恩施高中2013-2014學年高三第三次質(zhì)檢模擬考試物理試題

學習頻道    來源: 陽光學習網(wǎng)      2025-04-02         

本站非官方網(wǎng)站,信息完全免費,僅供參考,不收取任何費用,請以官網(wǎng)公布為準!
湖北省恩施高中2011級高三
測試時間:2013-11-,滿分:300分,時長:150分鐘
第卷(選擇題  共1分)
本卷共35小題,每小題4分,共140分。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,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!
14.下列關(guān)于物理學史的敘述正確的是(    )
A.笛卡爾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
B.開普勒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體力學的基礎(chǔ)
C.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說明如果沒有力的作用物體終將停止運動
D.亞里斯多德認為兩個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體,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
15.如圖所示,力F1、F2間夾角為α,L為過O點的一條直線,則當L取什么方向時,在L上F1、F2分力之和最大(    )
A.沿F1方向
B.沿F2方向
C.沿F1、F2合力的方向
D.沿F1、F2角平分線方向
16.如圖所示,三個質(zhì)量相等的小球從同一高度的O點分別以水平初速度V1、V2、V3拋出,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別是A、B、C。O′是O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點,且O′A︰AB︰BC=1︰3︰5.若不計空氣阻力,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(    )
A.三個小球下落的時間相同
B.三個小球落地的速度相同
C.三個小球落地的動能相同
D.V1、V2、V3=1︰3︰5
17.設(shè)地球赤道上隨地球自轉(zhuǎn)的物體線速度為V1,周期為T1;近地衛(wèi)星線速度為V2,周期為T2;地球同步衛(wèi)星線速度為V3,周期為T3;月球繞地球運轉(zhuǎn)的線速度為V4,周期為T4。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(    )
A.V1=V2               B.T1=T3
C.T1<T2<T3<T4        D.V1>V2>V3>V4
18.在如圖所示的閉合電路中,燈泡正常發(fā)光,電壓表、電流表均為理想電表。當滑片向左滑動時,下列描述正確的是(    )
A.電壓表、電流表示數(shù)均曾大
B.電壓表、電流表示數(shù)均減小
C.燈泡逐漸變暗
D.燈泡逐漸變的更亮
19在光滑的絕緣水平面上,有一個邊長為L的正三角形abc,頂點a、b、c處分別固定一個電荷量為q的正電荷,如圖所示,D點為正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,E、G、H點分別為ab、ac、bc的中點,F(xiàn)點為E點關(guān)于電荷c的對稱點。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(    )
AE、F兩點電勢相等
B.E、G、H三點電勢相等
C.E、F兩點電場強度大小相等
D.E、G、H三點電場強度大小相等
20.可看成質(zhì)點的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,先后經(jīng)過a、b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和7v,由a到b所用時間為t,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(    )
A.質(zhì)點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
B.質(zhì)點經(jīng)過ab中點的速度為5v
C.質(zhì)點在ab間前一半時間通過的位移是后一半時間通過的位移的
D.質(zhì)點在ab間前一半位移所用時間是后一半位移所用時間的2倍
21如圖(a)所示,A、B為釘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兩根細鐵釘,可視為質(zhì)點的小球C用細繩拴在鐵釘B上(細繩能承受足夠大的拉力),A、B、C在同一直線上。t=0時,給小球一個垂直于繩的速度,使小球繞著兩根鐵釘在水平面上做圓周運動,每次細繩碰到釘子均無機械能損失。在0≤t≤10s時間內(nèi),細繩的拉力隨時間變化的規(guī)律如圖(b)所示,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(    )
A.t=10s時刻細繩第二次碰到釘子
? B.t=11s時刻細繩第二次碰到釘子
? C.t=11.5s時刻細繩拉力大小為7.5N
D.細繩第三次碰釘子到第四次碰釘子的時間間隔為3s
第卷(非選擇題  共1分)
22(6分)某同學為估測摩托車在水泥路面上行駛時所受的牽引力,設(shè)計了下述實驗:將輸液用的500ml玻璃瓶裝適量水后,連同輸液管一起綁在摩托車上,調(diào)節(jié)輸液管的滴水速度,剛好每隔1.0s滴一滴,該同學騎摩托車,先使之加速到某一速度,然后熄火,讓摩托車沿直線滑行,如圖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在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(左側(cè)是起點).設(shè)該同學質(zhì)量為50kg,摩托車的質(zhì)量為75kg,當?shù)刂亓铀俣葹間=10m/s2。則根據(jù)該同學的測量結(jié)果可估算出:(圖中長度單位:m)
(1)騎摩托車經(jīng)過D點時速度大小為               m/s; 
(2)騎摩托車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               m/s2; 
(3)騎摩托車熄火后所受阻力大小為               N。 
23.(9分)現(xiàn)要測量某小量程電流表的內(nèi)阻,可選用的器材如下:
A.待測電流表A(量程10 mA,內(nèi)阻約5~8Ω)
B.電壓表V1(量程0.3 V,內(nèi)阻約3kΩ)
C.電壓表V2(量程3 V,內(nèi)阻約30kΩ)
D.滑動變阻器R1(10Ω,0.2A)
E.滑動變阻器R2(100Ω,0.1A)
F.標準電阻R0(R0=20Ω)
G.電源E(電動勢3V,內(nèi)阻約1Ω)
H.開關(guān)S及導線若干。
要求:測量結(jié)果盡可能精確;能測多組數(shù)據(jù)且電流表、電壓表的示數(shù)能從零開始調(diào)節(jié);所設(shè)計電路安全且便于操作。
(1)請同學們在虛線框內(nèi)將電路補充完整;
(2) 閉合電鍵S前應(yīng)先將滑動變阻器R2的阻值置于          處(填“最大”或“最小”);
(3)實驗中測得一組數(shù)據(jù):電壓表讀數(shù)U、電流表讀數(shù)I,則電流表A的內(nèi)阻可表示為RA=_______,(用物理量表示) 
24(14分)如圖甲所示,電荷量為q=1×10-4的帶正電的小物塊置于絕緣水平面上,所在空間存在方向沿水平向右的電場,電場強度E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(guān)系如圖乙所示,物塊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(guān)系如圖丙所示,取重力加速度g=10m/s2。求:
(1)前2秒內(nèi)電場力做的功;
(2)物塊的質(zhì)量;
(3)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(shù)。
2(18分)如圖所示,以A、B和C、D為端點的半徑為R=0.6m的兩半圓形光滑軌道固定于豎直平面內(nèi),A、D之間放一水平傳送帶Ⅰ,B、C之間放一水平傳送帶Ⅱ,傳送帶Ⅰ以V1=6m/s的速度沿圖示方向勻速運動,傳送帶Ⅱ以V2=8m/s的速度沿圖示方向勻速運動。現(xiàn)將質(zhì)量為m=4kg的物塊從傳送帶Ⅰ的右端由靜止放上傳送帶,物塊運動第一次到A時恰好能沿半圓軌道滑下。物塊與傳送帶Ⅱ間的動摩擦因數(shù)為μ2=0.125,不計物塊的大小及傳送帶與半圓軌道間的間隙,重力加速度g=10m/s2,已知A、D端之間的距離為L=1.2m。求: (1)物塊與傳送帶Ⅰ間的動摩擦因數(shù)μ1; (2)物塊第1次回到D點時的速度; (3)物塊第幾次回到D點時的速度達到最大,最大速度為多大?
35.Ⅰ(6分)氫原子能級如圖所示,一群處于n=4能級的氫原子回到n=1狀態(tài)的過程中(    ),
A. 放出3種不同頻率的光子
B. 放出6種不同頻率的光子
C. 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為12.75eV,最小能量為0.66eV
D. 放出的光能夠使逸出功為13.0 eV的金屬發(fā)生光電效應(yīng)
Ⅱ如圖所示,在光滑水平軌道上,靜止著三個質(zhì)量均為m=2kg的相同小球A、B、C,現(xiàn)讓A球以v0=2m/s的速度向B球運動,A、B兩球碰撞后沾合在一起不再分離,兩球繼續(xù)向右運動并跟C球碰撞,碰后C球的速度vC=1m/s。求:
(1)A、B兩球碰撞后的共同速度;
(2)兩次碰撞過程中系統(tǒng)損失的總動能。
參考答案:
1415161718192021DCABCBDABDBCD
22. (每問2分)
(1)14.5
(2)4.0 
(3)25
23. (每問三3分)
(1)電路如圖所示
(2)最大
(3)-R0
24.
(1)24J  (5分)
(2)1kg  (5分)
(3)0.4  (4分)
25. (1)由題意可知,物塊第一次到達A點時應(yīng)滿足:
 
解得:               <V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故物塊從D到A的過程中全程加速,由動能定理得:
代入數(shù)據(jù)解得:       ?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…………(5分) (2)設(shè)物塊第一次從B到C全程加速,則物塊第一次由D經(jīng)A、B到C的過程,由動能定理得:
代入數(shù)據(jù)解得:       <V2 故假設(shè)成立,則物塊由D出發(fā)到第一次回到D的過程,由動能定理:
代入數(shù)據(jù)解得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…………(5分)
(3)設(shè)每次物塊在兩傳送帶上都是全程加速,第N次到達C點時的速度恰好等于V2,
代入數(shù)據(jù)解得:       N=4.4
同理,設(shè)第n次到達D點時的速度恰好等于V1,則由動能定理得:
代入數(shù)據(jù)解得:       n=4<N 故物塊第4次到達C點時的速度小于傳送帶Ⅱ的速度V2,第4次到達D點時的速度恰好等于傳送帶Ⅰ的速度V1。則物塊第4次到達D點后,同傳送帶Ⅰ一起勻速運動到A點,第5次回到D點速度為VD5,由動能定理有:
代入數(shù)據(jù)解得:?     小物塊第5次到達D點后,將沿傳送帶做減速運動,由于μ2<μ1,故物塊在到達A點前必減速到與傳送帶相同的速度,以后每次到達D點的速度均為。
     綜上所述,物塊第5次經(jīng)CD半圓形軌道到達D點時的速度達到最大,最大速度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…………(8分)
35.
Ⅰ.BC  (6分,漏選得3分)
Ⅱ.(1)A、B相碰滿足動量守恒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得兩球跟C球相碰前的速度v1=1m/s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……(4分) (2)兩球與C碰撞同樣滿足動量守恒           得兩球碰后的速度v2=0.5m/s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兩次碰撞損失的動能=2.5J。      ……(5分)
理綜學習  http://m.ukshopfit.com/like/
陽光考試網(wǎng)    考試資訊分享    m.yggk.net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[責任編輯:yggk]
陽光考試網(wǎng)手機版 |   學習頻道 |   學習專欄 |   大學排行榜 |   高考查分系統(tǒng) |   高考志愿填報 |   專題列表 |   教務(wù)管理系統(tǒng) |   高考錄取查詢

  陽光文庫   免費學習門戶 備案號:閩ICP備11025842號-3 網(wǎng)站地圖

本站所有資料完全免費,不收取任何費用,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,版權(quán)和著作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

Copyright 2025 陽光學習網(wǎng), All Rights Reserved.